行業動態
荊州市專精特新、智能制造示范、科小、獎補優惠政策,還有政府各類質量獎以及科技基地等獎補扶持,政策申報了解各行業項目如何規劃(資金獎補類、榮譽資質類等),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初創型企業、成長型企業、成熟型企業如何更好的做好項目規劃,企業知識產權如何挖掘培育,歡迎聯系。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專利商標版權代理、軟件著作權代理(不過包退)、科技成果評價、各類標準化(參編)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兩化融合、企業信用修復、ISO體系認證等。】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熱線:18715065127 或 18715065127(微信同)
分公司地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茅店山西路創星匯科技園A棟468室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以建設湖北省創新型縣(市、區)和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為引領,以深化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打造長江經濟帶明星城市為目標,以中、省、荊州市委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五個第一”的發展思路,“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石首特色的縣域發展模式,緊緊圍繞創新平臺、創新企業、創新人才、創新環境建設,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到2022年,建成湖北省創新型縣(市、區)和湖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到2025年,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綜合指數跨入全省第一方陣。本級財政科技投入2.6%,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4%,萬人發明專利1.5件,企校創新中心、星創天地等科創平臺80個,鄉村振興示范基地20個,科技成果轉化累計80項,高新技術企業總數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1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
二、重點任務
(一)抓好創建工作。以科技為引領,以綠色、環保、創新、可持續發展為主線,打造成具有石首特色和示范引領作用的縣域經濟創新發展模式。創新投入穩步增加,創新人才持續積聚,高新產業發展壯大,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到2022年,全面建成湖北省創新型縣(市、區)和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各鄉鎮辦區,市直各部門)
(二)打造特色創新平臺。積極推動企事業單位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加強產學研合作,圍繞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創新聯合體、專業性研究所(公司)、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等4類新型研發機構,以“3+X”主導產業建設一批具有石首特色的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湖北省染料及中間體產業技術研究院、湖北省防水產業技術研究院。對當年認定的國家級、省級、荊州級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創新聯合體、專業性研究所、企校聯合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分別獎勵100萬元、50萬元、10萬元。對當年認定的國家級、省級、荊州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服務平臺,分別獎勵60萬元、30萬元、10萬元。(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石首經濟開發區,市發改局、教育局、財政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各鄉鎮辦區)
(三)推進科技中介服務平臺建設。積極規劃研究出臺加快石首市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的相關政策,聚焦科技咨詢、知識產權、技術轉移、高企培育、創業孵化的服務功能和水平,提升科技創新環境。對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下的中介服務公司,每獲批一家獎勵1000元,對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含5家)的中介服務公司,每獲批一家獎勵2000元。支持湖北經遠知識產權公司、湖北智嘉聯合知識產權公司等中介服務機構到石首建設分支機構,到2025年力爭搭建科技中介服務平臺1個。(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石首經濟開發區,市財政局、市場監管局)
(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推動科技自主創新,加大對“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對當年登記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獎勵1萬元;對首次獲得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質量標桿、專精特新“小巨人”等稱號的企業,獎勵50萬元;對首次獲得省級質量標桿、智能制造示范、專精特新“小巨人”等稱號的企業,獎勵20萬元;對首次認定的省級隱形冠軍示范、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分別獎勵20萬元、15萬元、10萬元;對新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質量獎”的企業,配套獎勵30萬元;對新獲得“湖北省長江質量獎”“荊州市荊江質量獎”的企業,配套獎勵50萬元、20萬元;對新獲得“石首市市長質量獎”的企業,獎勵20萬元;對新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或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企業獎勵5萬元;對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給予每證3000元獎勵。(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稅務局、財政局、市場監管局)
(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開展精準服務。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力度,加強技術研發和創造發明,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獎勵政策。對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對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5萬元補貼。(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局、財政局、稅務局)
(六)支持農業創新發展。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農業產業升級,加強科技特派員工作,做實科技創新助推鄉村振興。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荊州市級星創天地,分別一次性獎勵60萬元、30萬元、10萬元;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荊州級科技示范基地分別獎勵50萬元、30萬元、10萬元。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荊州級科技示范村分別獎勵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荊州級、石首市級優秀科技特派員分別獎勵1萬元、8000元、3000元、1000元。(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財政局)
(七)夯實科技成果轉化。組織企事業單位積極參加“聯百校、轉千果”科惠行動,促進科研成果供需對接。科技項目轉化利用在50萬元以下的獎勵2萬元,50萬元以上的獎勵3萬元;對企業新獲國際發明專利、國內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授權專利,每件分別獎勵5萬元、3萬元、5000元;對當年新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的企業分別獎勵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對當年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的企業,分別獎勵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場監管局)
(八)注重人才引進。持續開展招碩引博計劃和企業引才工作。加強引進人才工程和重大科技計劃,各級人才引進實行更加便利的措施和更優惠的政策、暢通高端科技人才來石首的通道,精心選派“科技副總”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組織“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科研人員雙向流動。科技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享受我市事業單位引進人才同等政策。強化工業專班隊伍建設,建立常態長效激勵機制,在市“招才引智”計劃中重點招引科技、工業、經濟、信息化等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工業戰線,實現專業人干專業事。(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財政局、人社局、科協)
(九)加大研發投入。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保障政府科技研發投入逐年遞增。2022年本級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占當年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比重達2.4%。完善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支持政策,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產學研用”一體的緊密合作。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落實國家、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優惠政策,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計核辦法,優化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辦理流程。(牽頭單位: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市稅務局、發改局、科經局)
(十)強化金融支撐。鼓勵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等科技金融專營機構,開展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融資業務。對有地方稅收入庫存的科技型小微企業當年凈增貸款部分(100萬元以內),按照同期貸款基礎利率的50%給予一年的貼息支持。設立科技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財政資金為基礎,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逐步壯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建立科經部門、企業主管部門和銀行機構的信息溝通機制,完善科技型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牽頭單位:市政府辦(金融辦);責任單位:市科經局、人民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商行、興業擔保公司)
三、加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全面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石首市推進科技創新領導小組,研究科技創新領域重大決策部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市科經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每半年至少聽取1次科技創新工作匯報,研究科技創新領域的重大問題。(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創新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完善考核機制。強化建設省級創新型縣(市、區)、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目標任務、科技興市“硬考核”,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責任單位:市科技創新領導小組成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