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g0c0k"><input id="g0c0k"></input></fieldset>
    • 今天是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歡迎光臨本站 

      行業動態

      松滋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專利補助、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補貼政策

      文字:[大][中][小] 手機頁面二維碼 2023/3/15     瀏覽次數:    

      松滋市企業都有哪些獎補類政策呢,企業申報政府補貼可以參考一下下文,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補助、標準研制獎勵、各類創新平臺以及孵化平臺建設申報有獎,有需要申報2024年政策歡迎聯系進行企業項目規劃分析。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專利商標版權代理、軟件著作權代理(不過包退)、科技成果評價、各類標準化(參編)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兩化融合、企業信用修復、ISO體系認證等。】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熱線:1871506512718715065127(微信同)

      分公司地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茅店山西路創星匯科技園A468

      各行業項目如何規劃(資金獎補類、榮譽資質類等),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初創型企業、成長型企業、成熟型企業如何更好的做好項目規劃,企業知識產權如何挖掘培育,歡迎聯系。

      為深入貫徹《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鄂發〔201828號)精神,認真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辦發〔202026號)要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緊扣經濟高質量發展主線和“1+2+1”產業體系,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通過開展省級創新型縣市創建行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行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行動、科技創新人才聚集行動和科技創新機制改革行動,優化資源配置,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平臺,持續優化創新生態,為推動松滋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主要目標

      (一)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達到30%以上,總數達到48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5%以上。

      (二)科技創新平臺量質提升。全力實施“11123”科創平臺建設工程,即建設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星創天地1家;產業技術研究院1家;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3家。規上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50%;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100%,研發活動統計達到100%

      (三)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科技創新綜合指數達到40分以上。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占規上從業人員比重達到10%;規上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0%;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累計轉化科技成果20項;科技支出占一般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3.5%以上。

      三、重點任務

      (一)開展省級創新型縣市創建行動

      以創建省級創新型縣市為統領,圍繞省級創新型縣市指標評價體系,針對我市短板弱項,制定創建實施方案,形成一套完整的創建體系,確保全市科技創新綜合指數持續進位。成立市創建創新型縣市工作專班,加快推動省級創新型縣市申報工作,積極爭取上級對我市建設創新型縣市的大力支持,力爭將松滋納入全省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政府相關部門,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二)開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行動

      1.營造企業創新氛圍。鼓勵企業開展新產品開發、新技術自主研發和委托研發,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研發機構,培育自主品牌,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做好國家和省、荊州市科技創新政策宣傳,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普惠政策。(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2.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評價,及時進行在線備案入庫。對首次納入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的企業給予1萬元獎勵。對尚未達到申報條件但符合高新領域的企業,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庫,開展專題培訓、落實專班服務,著力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的數量和質量,形成培育一批、創建一批、儲備一批的梯隊格局。對首次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給予20萬元獎勵;重新認定的紿予10萬元獎勵;對招商引進的高新技術企業且資格證書在有效期內的給予20萬元獎勵。在全市遴選50家左右成長性較好的科技型企業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庫,爭取2022年高新企業新增13家以上。(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市招商服務中心,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3.鼓勵企業自主創新。重點支持企業在技術創新、標準建設、品牌創建、質量提升等方面實現突破。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標準研制創新,對主要起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省級地方標準或技術規范的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獎勵。對參與起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省級地方標準或技術規范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獎勵。對獲得國家、省級質量獎的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通過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貫標認證的科技型企業給予5萬元補助;對專利導航項目被省知識產權局評審驗收合格的科技型企業給予5萬元補助;對企業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評議項目,被省知識產權局論證通過的科技型企業給予5萬元補助。對企業每獲得一項發明專利授權給予3萬元獎勵;每獲得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權給予0.1萬元獎勵。對獲得中國專利金獎、銀獎、優秀發明人獎的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獎勵;對獲得湖北省專利金獎、銀獎、優秀發明人獎的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獎勵。(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4.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繼續深化與長江大學、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的校地合作,爭取與省農科院、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院校形成戰略合作關系。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技術咨詢、技術成果推介等活動,深入開展各類產學研合作交流,著力挖掘企業技術需求,依托高校院所科技資源解決我市產業發展技術難題,引導先進科技成果在我市轉移轉化,形成常態化成果轉化機制。爭取規上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率達30%以上,簽訂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合同,全年實現成果轉化項目20項以上。對企業簽訂的單個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合同達到10萬元及以上的,按照實際成交價的10%給予補貼,單個項目補貼最高不超過10萬元。企業在科惠網上每發布1條技術需求獎勵500元。(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5.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支持企業申報國家、省各類科技重大專項。對市內企業獨立或牽頭承擔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揭榜制項目,按其資助金額的10%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20萬元。對獲得國家、省科學技術獎的企業,在國家、省獎勵的基礎上,市本級財政按照同等金額給予獎勵。每年在全市范圍內遴選30個工業新產品開發和農業集成技術推廣項目,經審核公示后每個項目給予2萬元獎補。(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三)開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行動

      1.加快技術創新平臺建設。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技術創新、研發和應用先進技術,建設企校聯合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研發機構和科技創新平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籌建白云邊濃醬兼香型產業技術研究院或磷石膏綜合利用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晶毫、松川、白云邊等企業建設2家以上院士專家工作站;建成湖北省磷資源綠色開發利用企校聯合創新中心、湖北省濃醬兼香型白酒企校聯合創新中心、湖北新型紡織化學品企校聯合創新中心。對獲批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的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獎勵;對企業自建實驗室首次通過CNAS認可并獲得認可證書的給予10萬元獎勵;對獲批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的給予50萬元獎勵;對企業研發機構認定為省級、荊州市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的,分別給予30萬元、5萬元獎勵。對企業新設立研發機構、設計中心、技術中心的,有相應實驗檢測設備,上年度企業研發人員占職工人數比例達到20%,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5%以上的給予1萬元補助。(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協,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2.加快孵化服務平臺建設。持續加強孵化載體建設,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發揮產業帶動作用,建設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要素集聚、示范輻射顯著的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釜地、星創天地。備案湖北晶地葛業星創天地,申報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項目1個,謀劃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對獲批國家級、省級、荊州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的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5萬元獎勵。對市內建設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在裝修、物業和設備購置等方面給予補貼,補貼標準采取一事一議。(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3.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支持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創新服務模式,開展信用貸無抵押貸款,鼓勵支持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發展。結合科技型企業資金需求實際,適當擴大金融扶持資金規模,鼓勵銀行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投放。對有地方稅收入庫的科技型小微企業當年凈增貸款部分,按照央行公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50%給予貼息支持。(牽頭單位:市金融辦;責任單位:人民銀行松滋市支行、荊州銀保監分局松滋監管組,市科經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開展科技創新人才聚集行動

      1.加快高層次人才匯集。深入實施才聚荊楚-智匯松滋計劃,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育,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圍繞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支持企業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吸納3科技副總支持企業技術攻關。對新認定的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考核通過的既有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分別補助年經費5萬元、2萬元。(牽頭單位:市委人才辦、市科協;責任單位:市科經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2.加強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每年選派100名松滋市級科技特派員深入企業、農村,開展技術培訓,普及科技知識,推廣科技成果。對年終考核合格的科技特派員給予每人每年2000—5000元補助,對成績突出、解決關鍵技術需求帶動示范效益明顯且符合科技副總條件的,積極推薦其為省級科技副總并向企業選派,按規定享受相關補助。(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3.建立科技創新專家庫。在全市機械、電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節能、農業等相關領域遴選10—20名專家,從大專院校聘請3—5名專家,建立專家庫,為我市開展科技咨詢、科技創新項目評審等提供智力支撐。(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五)開展科技創新機制改革行動

      1.深化科技創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專家咨詢論證制度。依托科技創新專家庫,由市科經局組織各領域專家每年召開1—2次科技創新研討會議,研究我市科技創新年度計劃。成立專家咨詢小組,為我市工業企業在科技創新項目申報提供指導,爭取每年成功申報重大項目2項。建立科技人才激勵機制。設立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和薪酬制度,促進人才資本參與收益分配,調動科技人才工作積極性。允許研發團隊分享技術股權、管理團隊合法持有股權,績效工資分配向關鍵創新崗位或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創新團隊和一線優秀人才傾斜。(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財政局,松滋經濟開發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2.完善科技創新管理工作評價體系。完善科技創新資金使用效率評價體系,從資金分配、使用、投入產出比等方面,對科技創新企業的資金配置和使用效率進行評價,確保科技創新資金發揮實效。完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以應用前景、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授權為評價標準,對企業科技創新成果進行評價;未取得效益,沒有得到市場認可的成果不予評價。評價的等級將作為科技創新資金分配的主要依據,發揮科技研發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牽頭單位:市科經局;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推進科技創新領導小組要加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定期聽取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科創工作中存在困難和問題。市科經局要加大協調督導力度,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細化工作清單,推動目標任務落地落實。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將科技創新工作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明確專人負責,強化工作協同,切實形成工作合力,確保科技創新工作有序推進。

      (二)強化政策保障。加大政策性資金支持力度,設立科技創新基金,由市財政出資200萬作為引導基金,每年在工業企業中篩選5-10個左右創新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并積極申報國家、省級項目;精準落實企業研發投入財政補助,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優惠政策;完善引進人才的住房、醫療、戶籍、社會福利以及配偶子女就業、就學等配套政策措施,健全保障體系。

      (三)嚴格督辦考核。市推進科技創新領導小組要加強科技創新目標責任考核,完善以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年度目標完成情況、創新性工作評價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創新考核體系。市科經局負責對科技創新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開展常態化督辦檢查,定期通報考核結果。將科技創新發展評價指標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加大科技創新考核的權重,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機制,促進規劃各項任務的落實。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