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2024年湖北省對于專精特新都有哪些獎勵扶持政策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湖北省各地市的專精特新獎勵資金補貼規定,湖北省關于專精特新還出了一份發展報告可以看出湖北省對于專精特新的大力扶持,有需要申報專精特新歡迎溝通聯系。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熱線:18715065127(微信同號)
湖北省16地市專精特新獎勵金額補貼介紹
一、武漢市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補貼
(1)洪山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單項冠軍產品,分別給予100萬、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首次進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市級撥付資金到位的基礎上,給予最高1:1的配套資金獎勵。
(2)江漢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市級財政對獲評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分別獎勵50萬元、20萬元。
區級也在積極規劃獎勵政策。企業不僅要關注政策資金獎勵,也要關注國家政策導向。“專精特新”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創新能力、經營管理等方面有較高要求,細分指標給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企業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有規劃地攻克每項指標。政府部門也會營造出優良營商環境,協助企業在細分市場領域內做到“專、精、特、新”,補鏈強鏈,解決“卡脖子”難題,以助企業獲得市場獎勵。
(3)江岸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一對一”定點幫扶,全力解決企業發展中難點堵點問題。強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
(4)硚口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積極引進“專精特新”企業,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5)漢陽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依托‘專’線直連、‘精’細服務、‘特’事特辦、‘新’政速遞等服務舉措,助力企業在創新之路上輕裝上陣。深入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等,在減流程、壓時限、增服務、提效能上持續用力,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幫助“專精特新”企業茁壯成長。
(6)武昌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做優專精特新“小巨人”,引導企業專注于細分產品的研發制造和市場拓展,使“武漢制造”專業化更優、競爭力更強。
(7)青山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對企業落戶后首次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給予區級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首次獲得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區級一次性獎勵30萬元。對首次入評湖北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示范企業、湖北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科技“小巨人”企業給予區級一次性獎勵15萬元
(8)蔡甸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發揮中電光谷、聯東U谷等平臺作用,集聚一批“專精特新”創新型成長型企業。
(9)江夏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加強產業鏈資源整合,聚焦專業化細分市場,引育一批“鏈主企業”,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力,積極組織江夏企業申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企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一批領軍型龍頭企業。
(10)新洲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支持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加強對中小微、初創企業的政策支持,在產業鏈重要環節點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11)東西湖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支持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和并購重組,支持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不斷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在省市獎勵的基礎上,區級給予配套獎勵。
(12)經濟技術開發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區級財政分別給予60萬元、50萬元獎勵。
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開展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市財政一次性給予50萬元支持。
推進“專精特新”企業智能化轉型全覆蓋,提升企業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能力。對認定為全球燈塔工廠、市級標桿智能(鏈主)工廠、市級智能化改造示范項目的企業,市級財政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2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建立“專精特新”培育庫,加強企業梯度培育,大力招引“專精特新”企業,支持企業研發創新,推動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支持智能化改造,促進質量品牌提升,加強企業培訓交流,建立公共服務網絡,加強人才支撐,加大融資支持,強化精準服務。
(13)東湖高新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首次入選財政部和工信部支持的重點“小巨人”、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60萬元、30萬元一次性獎勵(逐級認定的企業在已獲得獎勵的基礎上給予差額獎勵)。
(14)黃陂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
對獲批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積極推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申報力度,加強統計監測、跟蹤評估,并進行定向服務、重點培育。
二、黃石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補貼
黃石市政府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十條措施,第六條明確規定,支持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對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次性給予30萬元資金獎勵;對成功創建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或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的中小微企業服務機構,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
三、十堰市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補貼
茅箭區:獲得國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次性分別獎勵30萬元、10萬元。
四、宜昌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補貼
獲得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獎勵20萬元,獲得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省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點示范的企業獎勵10萬元。
五、襄陽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補助
對首次國家認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單項冠軍產品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每家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8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六、鄂州市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補助
對獲得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由鄂州市財政給予最高一次性獎補20萬元。
七、荊門市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補助
根據《荊門市支持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政策措施》,對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
八、孝感市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補助
為了加大扶持力度,孝感市出臺《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市級財政對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50萬元資金獎勵,對獲評省級的企業給予30萬元資金獎勵。
九、荊州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補助
獲得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獎勵,對獲得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20萬元一次性補助
十、黃岡市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補助
市政府出臺《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對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
紅安縣政府出臺《關于支持全縣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文件明確指出:對新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資金。
十一、咸寧市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補貼
《咸寧高新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對獲批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此獎勵作為市級獎勵基礎上的配套性獎勵,充分調動了企業申報的積極性。
十二、隨州市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補貼
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20萬元、10萬元
十三、天門市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補助
天門市獎補政策暫未搜集到,可聯系小編這邊咨詢。
十四、潛江市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補貼
出臺了一系列加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的支持性政策。在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若干政策中明確,對獲得省“專精特新”企業一次性獎補30萬元。在促進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七條措施(試行)中明確,對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100萬元,激發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活力,鼓勵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十五、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補助
對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50萬元、10萬元;對首次成功申報省級“隱形冠軍”示范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的,分別一次性獎勵30萬元、20萬元;對新認定(含復審)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獎勵10萬元
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認定條件
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工業中小企業,企業規模符合國家《中小企業劃型標準》(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的規定。
(1)“專”是指采用專項技術或工藝通過專業化生產制造的專用性強、專業特點明顯、市場專業性強的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用途的專門性、生產工藝的專業性、技術的專有性和產品在細分市場中具有專業化發展優勢。
(2)“精”是指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或工藝,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細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過精細化管理,精心設計生產的精良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的精致性、工藝技術的精深性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3)“特”是指采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產的,具有地域特點或具有特殊功能的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或服務的特色化。
(4)“新”是指依靠自主創新、轉化科技成果、聯合創新或弓|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方式研制生產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技術)的創新性、先進性,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較高的附加值和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湖北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報告
為荊楚“小巨人”精準畫像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優秀中小企業的排頭兵,數量與地區GDP呈現正相關性。2018年,工信部啟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申報認定工作,目前共認定四批8997家。其中,湖北獲批473家,占總數的5.26%,在全國排名第八位。
報告指出,在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上,湖北省從落后到追趕,再到中部領先,逐漸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誕生的熱土。從區域分布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306家集中在武漢城市圈,占比約65%;“宜荊荊恩”城市群91家,占比約19%;“襄十隨神”城市群76家,占比約16%,數量最多的4個城市分別是武漢、宜昌、襄陽、孝感。
報告選取五個維度深度解析湖北“小巨人”成長趨勢:小型企業漸成主力軍、民營企業占絕大多數、營收呈結構性穩定增長、利潤快速躍升、資產負債總體合理;多組數據佐證湖北“小巨人”的“專精特新”實力:四分之三企業深耕行業10年以上、98%的企業至少為一家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直接配套、98%是高新技術企業;“小巨人”們所屬領域也與我省優勢產業匹配,高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電力裝備領域企業數量排名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小巨人”們在創新發展的同時,亦積極借力資本市場加速發展。截至2022年10月,全省有5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完成上市,占比超過1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另有21家上市后備“金種子”企業,22家在輔導企業。
荊楚“小巨人”創新能力強悍
創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鮮明的底色。湖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顯示,我省98%的“小巨人”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證,473家企業的研發強度均值遠超規上工業企業,平均持有有效發明專利11.22項。荊楚“小巨人”創新能力強悍,已成為湖北創新發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01
創新高投入帶來高產出
在武漢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洲中越”)客戶名單上,博世、馬勒、伊頓、輝門等國際名企,長城、吉利、比亞迪、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國內龍頭企業一一在列。
客戶耀眼,泛洲中越的科研實力清單同樣閃亮:CNAS認證的國家級實驗室,參與制定2項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擁有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專利55項。
泛洲中越生產的高強度耐磨銅合金,是一種重要的導體材料,在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工程機械,液壓閥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國外材料巨頭曾主導該領域長達數十年。20年間,泛洲中越逐漸實現高強度耐磨銅合金國產替代。近兩年,公司相關產品在國內市占率居行業第一。
強悍創新,于全省47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而言,是群像而非個例。
從研發投入整體情況看,“小巨人”中研發投入超過5%的企業,占比達到56.66%,第四批303家企業研發強度的平均水平為7.1%,且沒有研發強度低于3%的企業。473家企業建有433個研發機構,70家企業有院士專家工作站,22家企業有博士后工作站,六成以上企業至少與3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有產學研合作。“小巨人”企業因此成為吸引創新人才的強磁場,180家企業的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比重在20%至30%,40家企業一半以上員工從事研發工作。
創新上的高投入帶來高產出。數據顯示,473家企業平均持有有效發明專利11.22項,其中93家企業近兩年獲得國家級技術創新類項目,4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兩年承擔過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企業的行業話語權也隨之增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制修訂的已批準發布標準總數累計958項,第四批中有近三成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制定。
02
“小巨人”拉動“大馬車”
位于宜昌的湖北中南鵬力海洋探測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南鵬力”),十余年來深耕海洋探測領域,自主研發的陣列式海洋雷達成功替代進口,填補國內空白,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海洋資源開發、氣象、漁政、江河生態保護等領域。2020年,中南鵬力營收增長64.2%,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達95.6%,員工薪資最大增幅達120%。
作為湖北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標桿”“頭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顯現出強勁韌性。
——營收穩步提升,結構性增長趨勢明顯。2020年,47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戶均營收達2.63億元,到2021年增至3.51億元,其中27家企業營收超10億元,同比增長68.75%。
——利潤整體提升,綜合效益不斷改善。2020年,47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戶均利潤為2700萬元,到2021年增至3700萬元,同比增長37%,其中利潤破億元的增至26家,同比增長31.25%。
“小巨人”,塊頭不大能量不小,企業不但自身筋強骨壯,還成功拉動出口這架“大馬車”。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導產品出口額達54.74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10.07%,拉動全省出口增長3.44個百分點,對2021年全省出口額增長貢獻值為7.86%。
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我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全年累計增長14.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2個百分點,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二位,兩年平均增長3.8%。整體來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全省分布與GDP、工業增加值全省水平基本保持一致。